外籍新娘所生的新一代台灣之子,在教育上的問題已經浮現出來,光在語言及文字上的溝通,就會造成孩子在學習上及與同儕相處上很大的困擾。

 

外籍新娘嫁到台灣來,不僅要適應夫家的人與事,對於台灣文化也要重新適應,加上小孩子的教育問題使不上力,我想他們應該多少會覺蠻無力的吧!

 

對於這些新一代的台灣人,我們應該有較多的包容心去接納他們,幫助他們適應這塊土地。別的不講,最起碼他們的小孩在學校生活會較快樂點。小孩子童年快樂,將來長大後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就會較少。

 

我想波波將來的同學裡,或多或少也會有這些外配家庭的小孩,總不可能教波波去排斥他們吧!假使換成是波波,作為家長的,也會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跟同學玩在一起、不要被嘲笑吧!

 

還好有些學校會開辦中文補習班,來幫助這些外配家庭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轉貼 )

 

外配媽媽》媽媽不懂我的字 我不懂媽媽的字

【聯合晚報劉開元】

 

「希望爸爸媽媽能像別人的爸爸媽媽一樣,什麼都會做」、「我不要被別的小朋友喊『阿陸仔』或『番仔』」。國內外籍配偶越來越多,不少外配家庭的孩子,小小心靈卻飽受外界異樣批評。

 

阿麗是從大陸福建嫁到台灣的大陸配偶,她的大女兒小芬很在意:「媽媽講話的發音好奇怪噢,跟別人說的口音都不一樣,連台語也跟別人不一樣」。

 

在學校,老師教她發音要照著注音符號拼音;但放學回到家,面對許多新學的國字,「我不會拼,媽媽更不會拼。」媽媽不但不會注音符號,就連寫的字,也和小芬不一樣。

 

「媽媽寫的字,也好奇怪,團體的團字,媽媽畫了一個四方框,只在中間寫上一個『才』;車子的車,也和學校教的不一樣,害我也跟著錯」說起媽媽寫的字,小芬好氣又好笑:「媽媽老說我的字寫得很亂,她都看不懂,但她的字我也看不懂。」

 

媽媽是菲律賓籍的小樂,遺傳了母親的黝黑皮膚。在學校,同學老是叫他「番仔」。小樂很生氣:「我只不過比較黑一點,卻一直被同學亂取綽號。」為了這個綽號,他和同學吵了好幾次架,也忍不住跟媽媽抱怨。

 

「我最討厭被同學看不起!」媽媽是大陸配偶的小山說,同學老是喜歡叫他「阿陸仔」,下課後沒人願意跟他玩。小山說,同學都笑他功課爛,但他卻覺得「我也沒多差啊!

 

小婷的媽媽是遠嫁台灣的印尼新娘,她最怕學校舉辦園遊會、家長日,「因為媽媽常會出糗!」小婷說,媽媽很關心她,只要學校有活動就一定親自參加,但每次輪到媽媽講話,卻老是講不清楚,總是鬧笑話。

 

還好媽媽也有讓他得意的時候,尤其是學校舉辦聚餐時,小婷媽媽就大出鋒頭,「因為她做的印尼料理,比其他媽媽做的菜好吃很多。」2009/03/29

 

 

外配媽媽》多關心、不歧視、不分類

2009/03/29

【聯合晚報謝蕙蓮】

 

媽媽是印尼籍配偶,在印尼連小學都沒畢業,完全看不懂中文;高齡的父親沒念過書,大字不認得幾個。中印混血的「阿義」 (化名),從小一到小五,每當學校功課不會寫,只能猛打電話,向其他同學求助。

 

談起外籍配偶的親子和教育問題,賽珍珠基金會社工員陳怡如,也忍不住為這群「新台灣之子」擔心。因為在許多國小,都有像阿義一樣的外配子女,他們的求學路上,沒有父母可以幫忙,也沒有錢可以上安親班。

 

「很多外籍媽媽看不懂中文,但只要老師多打電話,還是可以溝通」陳怡如說,她曾經碰過外配媽媽,因為看不懂中文,小孩每天帶回家的連絡簿,她完全看不懂,只能簽名了事。

 

但有的老師很認真的在連絡簿上,交代學生一大堆隔天要做的事、要帶的東西。看不懂中文的外配媽媽,根本不知道老師交代什麼,照例簽名了事,結果小孩隔天上學被老師處罰。

 

陳怡如說,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,東南亞籍的外配媽媽,把老師的地位看得很崇高,即使對小孩的教育有意見,也不敢表達要求,導致親師之間缺乏溝通,也導致有的老師誤會家長不夠關心小孩的教育。

 

陳怡如說,她碰過的許多外配家庭,先生多半學歷偏低,年齡也偏高,對小孩的教育比較使不上力。但絕大多數的外配子女,都和本地孩子一樣天真活潑,甚至更愛搞笑。她希望學校老師或其他家長,多關心這些新台灣之子和他們的外籍媽媽,不要用歧視的眼光或話語,從小把他們分類。

 

 

外配媽媽》上補校學ㄅㄆㄇ

2009/03/29【聯合晚報謝蕙蓮】

 

台北縣的大豐國小,每周一到周四晚上,有130多名外配媽媽,開心的當起小學生,跟著學校老師上課學中文。這群「新台灣之子」的母親,為了融入本地生活和小孩的教育,在台灣念起小學補校。

 

大豐國小全校有200多名外配子女,占全校學生的一成不到。晚上專為外配媽媽開辦的國小補校,有130多名外配媽媽報名上課,還有外配媽媽專程從台北市到該校上課。

 

這些外配媽媽們在母國大多有國、高中畢業學歷,嫁來台灣後不論學歷高低,一律從小一的ㄅㄆㄇㄈ開始學起,就怕小孩長大念小學後,自己沒能力陪小孩作功課。

 

大豐國小校長洪有利說,這些外配媽媽一周上課四個晚上,每天上課三個小時。大約上課35周,就可以學會注音符號;上課兩年到三年,就能讀寫中文,一般簡單的兒童讀物難不倒她們,中、低年級的功課也能陪著孩子作,但高年級以後的課業還是使不上力。

 

洪有利表示,最近幾年外配媽媽 和本地 先生的年齡差距逐漸縮小,外配子女和本地學生在語文和數學科的能力,落差也在1%3%之間,學習成就差異不大。

 

他坦承,部分外配媽媽剛開始可能沒有能力教小孩功課,也看不懂孩子的連絡簿,必須靠爸爸多費心。現在全台北縣有80多所國小,開辦外配媽媽成人補校,課程、教材全部免費,也沒有學區限制,可以幫助外配媽媽盡早融入台灣生活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波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